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:细胞的电活动(医学类基础)
一、静息电位
1.概念
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,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,称为静息电位。
2.产生
K+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,使膜外电位变正,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,电位变负,膜内外形成一个电位差。当促使K+;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+;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力量达到平衡时,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一个稳定状态,即静息电位。
二、动作电位
1.概念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,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,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,称为动作电位。
2.动作电位的产生 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。当细胞受到刺激时,膜内的负电位迅速消失,进而变成正电位,由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反极化状态,形成电位的上升支。
在动作电位达到顶峰时,Na+;通道失活而关闭,K+;通道被激活而开放,Na+;内流停止,膜对K+;的通透性增加K+;借助于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外流,使膜内电位迅速下降,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。
当膜复极化结束后,膜上的Na+-K+泵开始主动将膜内的Na+;泵出膜外,同时把流失到膜外的K+;泵回胞内,以恢复兴奋前的离子分布的浓度,保证细胞能接受新的刺激而产生反应。
3.特点
(1)“全或无”:一旦产生动作电位,其幅度立即到达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,而且也不会因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随之增大。
(2)不衰竭传播: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是不衰减的,其幅度和波形也始终保持不变。
(3)脉冲式传导: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定的间隔,形成脉冲,其原因是有不应期的存在。
4.兴奋性及其变化
(1)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细胞的兴奋性。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,即阀强度。相当于阀强度的刺激称为阀刺激。阀强度的大小与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,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所需的阀值越高,其兴奋性越低;反之,其兴奋性越高。
(2)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:在兴奋发生的当时以及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,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,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。在绝对不应期后,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,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,但刺激强度必须大于原来的阀强度,这段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。相对不应期过后,有的细胞还会出现兴奋性的波动,即轻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水平,分别称为超常期和低常期。